人用什麼工具來展現自己、與滿足自己,最終都必被那個工具所奴役
 
本來由人所創造出來的事物,會轉過頭來控制、甚至重新塑造人。
 

這些年來我重新接觸馬克思思想,每次接觸都帶來新的啟發。我認為馬克思不但沒有過時,而且他總是能夠激勵人心,指明方向。

馬克思的思想非常寬廣,碰觸了太多面向。現在回頭讀他所探討的議題,就會發現過去許多政治、社會、經濟學者及媒體與輿論的掌握者所指導詮釋的馬克斯思想都太狹隘而且不正確。經由「轉手傳播」的馬克思思想,已經為人們帶來了上一個世界的災難。例如,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對立造成的經濟問題與武器競賽。但如果從現在這個紛亂的時刻重讀馬克思,就會發現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的議題提供了非常精彩的視角及預測。
 
馬克思到底在說什麼?
 
要想了解馬克思理論的概念,就需要理解馬克斯和黑格爾哲學之間的關係,理解他如何看待歷史,如此我們就不會、也不該用過去「轉手傳播」的粗糙方式來批評馬克思。

要想了解馬克思的概念,可以先從「資本」談起。馬克思在十九世紀的歐洲看到發達的工業資本主義,一旦「資本」形成了就很容易就會跨越國界,成為國家、政府權力所無法管轄的更大力量真正的根本現象是「資本無祖國」,因為資本會穿越國界,無視於國家、政府的意願到處流竄,尋找、創造最高的利益。當我們回想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的金融海嘯、以及網路彼特幣(Bitcoin)的現象後就不難理解及佩服馬克思的思考前瞻
 
但「資本無祖國」並不等於「資本家無祖國」,或者後來更通俗的說法「商人無祖國」。資本家、商人可以有國籍,也會在主觀意識上有對於自我國家國籍的認同,但即使如此,都不會改變規模更大、層次更高的「資本無祖國」的歷史動向。

這才是馬克思的觀察,才是馬克思了不起的洞見。他說的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會有自身的一套運作邏輯,其動向甚至不是握有資本的資本家能夠以主觀意志來控制的。不是資本家控制「資本」,反而是「資本」控制了資本家。「資本」雖然是人造的,是資本家去投資創造出來的,然而到了一個程度,「資本」就倒過來決定了資本家的行為,操縱了資本家,這就是馬克思從黑格爾那裏承襲而來,並加大為其對立面,本來由人所創造出來的事物,會轉過頭來控制、甚至重新塑造人。

這也讓我想起在系統理論中提及的類似觀點。在系統理論中,「系統整體」會有自身的一套運作邏輯,其動向甚至不是系統內部各個組成元素能夠控制的。
就如同個人要成長一樣,家庭也會成長(改變),也要進入不同的發展階段。
而且,個人成長
 離不開家庭的成長(改變)
因此,當家庭產生問題和衝突,說明這個家庭原有平衡已被打破,新的成長(改變)正在醞釀發生。
因此,「家庭」雖然是人組成的,然而家庭發展到了一個程度,「家庭」就倒過來決定了家庭成員的行為,操縱了每個成員。

馬克思理論揭露出的重要歷史進程,幾乎適用於各種領域,那就是:
無論人用什麼工具來展現自己、與滿足自己,最終都必被那個工具所奴役。
這個工具可能叫做「身分稱謂」、「職銜抬頭」、「存款數字」、「名車華服豪宅」、「FB上的稱讚或追蹤數字」、親情及友誼的「關係」,甚至是知識專業的框架 ... 等各式的「擁有」。
 
也就是說,無論你重視、追求、渴望、掌控、擁有甚麼,最後都會被那個慾念執著所影響,甚至被其綁架,而無法成為真正的自己,做為一個活生生的、自由的主體。
 
我想,佛學要我們看穿實像,學習放下,也就是這個道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