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半年來我看過寫得最深刻的一篇文章。在台灣社會文化的底層竟充斥如此的無自信與失敗主義。


台灣的啦啦隊文化
【聯合報╱石之瑜/台大政治系教授(台北市)】
    
2012.07.31 04:43 am
 

奧運比賽開始,偶爾可以看到中華隊出賽時的轉播,轉播人員千篇一律展現了啦啦隊文化。所謂啦啦隊文化,就是不管中華隊表現如何,既然是自己支持的隊伍,都叫好。這聽起來沒什麼,甚至很常見,而好在中華隊已經奪了一面銀牌,讓啦啦隊文化得到發抒。

但是若社會上多數人都屬於啦啦隊文化,而且日常生活中啦啦隊文化無所不在,那其實就很可怕了。因為,啦啦隊文化的另一面,就是霸凌文化。所謂霸凌文化,就是不論自己多麼沒有道理,只要恃強,便非宰制對方不可。

啦啦隊文化與霸凌文化的共通處在於不講道理,只講敵我關係。敵我關係嚴重的話,就算是中華隊沒有出賽,也要幫敵人的敵人加油。而這樣的加油,既不是出自於對比賽的熱愛,更不是出自與對敵人的敵人的情感,所以是以敵對為目的的加油。一旦融入啦啦隊文化的鼓譟中卻輸了比賽之後,更讓人容易沮喪、錯愕,甚至想像對手作弊。

在台灣,這樣為了敵對而加油的例子,以針對韓國隊出賽時最為明顯。從不顧一切希望中華隊贏,到不顧一切希望韓國隊輸,這中間的心態轉移,只有一線之隔。

表面上,啦啦隊文化所反映的,是對比賽與技巧沒有欣賞的能力,但深層所反映的,正是因為潛意識裡早就預期到,自己的隊伍無法在比賽中憑藉技巧爭勝,所以對於中華隊一旦取得了罕見的獲勝,會出現極度誇大的欣慰感。可是這與貧困農村的青年罕見地考上大學為村民所帶來的極大欣慰不同,因為貧困農村村民不至於對其他考得更好的考生產生怨懟或憤慨,而台灣觀眾會對於韓國隊的獲勝感到不齒、焦慮、忌妒。

於是乎,啦啦隊文化的深層隱藏了一種伺機報復的慾望,不論是對敵人,或對沒有積極參加啦啦隊的自己人。

倘若,在過程中不顧一切地支持自己的隊伍以至於不能欣賞比賽本身的深層,真的就是失敗的陰影,那麼啦啦隊文化無異就是霸凌文化的溫床,在逮到機會發洩,占據優勢之際,便容易傾向於聚眾圍毆霸凌。

霸凌者的心理同樣是失敗主義,盲目加油與盲目圍毆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讓人從規則中解放出來—啦啦隊文化讓人想像在規則中不能獲勝的中華隊有濃厚的奪牌希望;霸凌文化則讓人對造成自己失敗的規則產生一種踩在腳底的快感。

對於在規則下的失敗者而言,規則當然是令人厭惡的,但是若自己沒有能力改變規則,便只能適應之。台灣是一個在規則下經常失敗的社會,因為台灣人很少有機會參與規則的制定,即使有機會參與,也要儘量配合強者,以免這個機會被剝奪,所以縱使有參與,仍然延用既有的對自己不利的規則。

永遠在人家的規則中找自己,便孕育了我們的啦啦隊文化,以及霸凌文化。



全文網址: 台灣的啦啦隊文化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261290.shtml#ixzz22NFrHCey
Power By 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毛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